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党建与科学文化

科研一线也是战“疫”的前线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2-19 | 【打印】【关闭】

  来势汹汹的疫情让科研一线的紧迫感更加强烈。面对困难,中科院空间中心技术第一党支部的科研工作者们“强势应对”,全力确保重大科研任务按期交付。科研一线也是战“疫”前线。

   

  留下来

   

  在试验室里过除夕,这对很多科研工作者来说,大多不是“难得一遇”。

  王蔚,火星探测任务某载荷控制器主任设计师,她所在的团队参与了火星车的部分重要研制工作。

  春节前,她订好了回陕西老家的车票,期待着年迈的父母团圆。国家疫情防控的警钟敲响后,王蔚想到的是一旦不能按时回来就不能按期交付。两难之间,她选择了退掉车票,留下来。

   “按期交付”,简简单单四个字,是航天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对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

  和王蔚一样,为了确保科研进度,团队中很多人选择守在实验室过除夕,梳理测试流程,细化操作步骤,准备出厂文件……各项工作有紧张而有序。

  团队成员张文璋副研究员说:“作为项目组普通一员,应该为项目的正常推进贡献绵薄之力。”

  火星探测任务某载荷分系统主任设计师王连国研究员为了争取时间,白天奔波于怀柔和中关村两地,晚上与项目组其他同事一起完成热真空试验最后一个循环值班。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他们坚信加强个人防护、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更加有力地支撑疫情防控工作。

   

   

  除夕仍奋战在工作岗位上的科研人员

   

  早点回

   

  面对紧迫的科研任务,居家观察和复产复工是一场博弈。如何选择?科研工作者的做法“科学”而“质朴”——“早点回”。

  许志宏、范作伟、张乔负责的项目正处在正样设备交付前的关键阶段。项目组里多位同志考虑疫情影响,春节刚过便主动提前返京,居家观察结束后第一时间到岗,与在京同事杨双、张雅娟一起按计划推进试验。

  其他项目组的徐海涛、付勇、饶家宁和梁耀明也是早早地就回京居家观察,只为能早点回到试验室,为产品的交付争取时间。

  

   

   

   

   

  坚守科研一线

   

  居家也工作

   

  居家观察14天,工作不能按下暂停键。

  周莉,某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提到刚刚“熬过”的居家自主观察期,她说那“真的是精神和耐心的双重考验”,心里着急想着“程序还没写完、板子在等我”。

  “家里的两个‘神兽’宝宝就快上房揭瓦了,多亏家里老母亲和老公的支持。”

  在家里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周莉仍然坚持查阅资料,并完成了部分程序设计。

  提到这些努力,她说:“比起在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我太渺小,向他们致敬!武汉加油,也为眼下的科研任务努力!”

   

  周莉副研究员在工作中

   

  支部在行动

   

  疫情发生以来的20多天,党支部每天计划里都有三个字——“买口罩”。

  为了保障一线工程任务团队的安全和健康,党支部给每一位党员、群众打了电话,鼓励和组织大家为抗击疫情一起出主意、想办法,一起多方联系订购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确保防疫和科研任务两不误。

  大家相信,团结一心便是力量,共克时艰定能胜利!

   

  支部采购的防护用品

  (供稿:技术第一党支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