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空间中心研制的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监测到北极首次出现“臭氧洞”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1-03-30 | 【打印】【关闭】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自主研制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在北极上空监测到一个明显的臭氧低值区,在该低值区内臭氧总量是正常情况下平均值的一半左右,部分地区的臭氧总量达到了臭氧洞的标准(220DU)。虽然没有形成南极上空那样规模的臭氧洞, 由于北半球人口密度远高于南半球,臭氧低值区覆盖的范围内紫外线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南极臭氧洞更重要。

风云三号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自2008527日成功发射以来,在轨连续工作,运行状态稳定,继连续三年成功监测了南极臭氧洞变化后,20113月又成功捕捉到了首次北极臭氧低值区生成过程。图1和图2为近期获得的北极臭氧总量分布图像。

我国科研人员的上述空间探测发现与国外科学家的最新地面观测结果互相印证。据National Geographic News报导,德国物理学家马库斯·雷克斯表示,北极30个臭氧监测站获得的初始数据显示,今年冬季臭氧浓度下降的情况比以往更严重。他说,在春天来临之前,第一个北极臭氧洞也许已经形成,这种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可能将被载入史册。目前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不过请静候我们的进一步消息。据专家说,臭氧浓度较低的地区可能向南最远已经延伸到纽约上空,他们发出警告说,皮肤癌风险或将提升。

(供稿:空间环境探测研究室)


1 2011314北极臭氧总量分布(FY-3A/TOU


2 2011326北极臭氧总量分布(FY-3A/TOU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