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鸿鹄先导专项临近空间综合环境探测实验在大柴旦顺利收官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0-09 | 【打印】【关闭】
  金秋九月,秋风送爽,中科院鸿鹄先导专项“临近空间对太阳风暴响应特征观测研究”科学任务在大柴旦迎来了最后一个年度的飞行实验。2022年9月,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组织实验队参与“鸿鹄”HH-21-6科学飞行实验。
  2022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年,也是鸿鹄先导专项的收官之年。空间中心本次实验的科学目标是:获取临近空间高度上太阳远紫外-紫外光谱变化特性、臭氧含量以及大气环境参量(风场、温度、气压)等综合环境探测数据。空间中心天气室和探测室研制的四台载荷(太阳高能电磁辐射探测器、臭氧探测仪、风速计、大气粒子辐射探测器)参加了此次飞行实验。
  HH-21-6科学实验舱于9月28日凌晨02:04顺利升空,下午14:42切割降落,平飞时长达10小时24分。所有参试载荷均正常开机工作,成功获取了平飞期间的临近空间环境探测数据,并在当天下午顺利完成载荷回收,圆满完成了HH-21-6科学飞行实验任务。
  空间中心实验队首批队员自9月7日进场,按当地防疫政策要求落地隔离7天,然后开展实验工作至9月30日人员返京,本次实验共历时23天;因疫情原因,第二批实验队员无法进场;现场参试人员共计9人,远程参试人员20多人。整个实验过程中,空间中心实验队在中心领导的指导与鼓励下,克服疫情影响,逆行而上,不畏高原野外条件恶劣,白天顶着强紫外线的暴晒,晚上全副武装抵御刺骨的高原严寒,顺利完成了各参试载荷的自检、与载荷舱/姿控平台的集成联试以及全系统拷机等放飞前的所有测试工作,按节点要求具备了飞行状态;由于载荷舱回收时落入山区,空间中心回收队员孙海龙、王庆等不畏高原山地艰险,徒步进入山区,拆卸科学载荷,带回宝贵的科学观测数据和昂贵的科学仪器;天气室-空间环境预报中心为本次实验提供了多次空间环境预报分析报告,给出了准确的放飞窗口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事件预判,天气室-临近空间中心为本次实验提供了全球和区域精细化的临近空间天气数值预报,为放飞窗口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临近空间气象保障,保证了飞行实验的顺利开展。
  本次实验由空间中心、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空天信息研究院等三家单位联合开展。获取的科学数据将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临近空间环境认知水平。
放飞前现场实验队员与HH-21-6临近空间科学实验系统合影
党旗下现场实验队员与战斗了四年的野外营地黄帐篷合影
  (供稿:天气室)

 

Baidu
map